新華社客戶端呼和浩特10月19日電(記者 李云平)眼下,作為我國“北方糧倉”的內蒙古自治區(qū)從西部到東部的秋收工作進入高峰期,進度已超八成。
↑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(zhèn)馬卜子村五組村民收獲玉米。(受訪者供圖)
這幾天,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(zhèn)馬卜子村五組1萬畝玉米進入收獲期,收割機在集中連片的玉米地里來回穿梭,金黃的玉米棒被裝入運輸車。種植戶張長勝說:“今年我種了16畝玉米,籽粒比較飽滿,每畝地產量達到1000公斤不成問題?,F在我們從種到收全部托管給了合作社,機械化托管服務很到位,可以幫助我們增產增收?!?/p>
糧食喜獲豐收,機械化功不可沒。今年馬卜子村五組與云順風農機合作社簽訂社會化托管服務合同,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產前、產中、產后機械化“一條龍”服務。該合作社負責人張慧告訴記者:“我們實施全程機械托管服務,一次性完成玉米莖稈切割、摘穗、剝皮、秸稈處理等多項作業(yè),實現節(jié)本、增效,直接幫助農戶每畝地減少20元到30元的綜合成本。”
據介紹,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,擁有1100多萬畝耕地,是我國優(yōu)質中強筋小麥、優(yōu)質玉米主產地。今年全市種植玉米617萬畝,預計平均單產達815公斤、總產量近50億公斤。當地已安排1600多臺玉米收割機進行秋收,確保顆粒歸倉。
↑通遼市綠色高產種植基地收獲玉米。(受訪者供圖)
同樣,在地處玉米黃金種植帶的通遼市奈曼旗、開魯縣等地,一批玉米綠色高產種植基地迎來豐收,最高單產達1227.58公斤,刷新我國東北地區(qū)春玉米千畝、萬畝種植基地單產紀錄。在綠色高質高效行動、優(yōu)質高效增糧等項目的支持下,通遼市推進節(jié)水增糧行動,推廣密植高產技術,強化田間管理,實現玉米優(yōu)質高產。
據內蒙古自治區(qū)農牧廳種植業(yè)管理處副處長侯麗麗介紹,今年內蒙古多措并舉穩(wěn)糧擴豆,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,呈現農作物總播種面積、糧食播種面積雙增加的態(tài)勢,糧食產量有望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目前,小麥、馬鈴薯已收獲完畢,大豆和雜糧雜豆收獲進度均超9成,進入收獲后期,玉米收獲已超7成,水稻收獲已近7成。烏蘭察布市、包頭市和錫林郭勒盟秋收已基本結束,預計全區(qū)秋收將于11月初基本結束。
內蒙古堅決扛穩(wěn)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壓茬推進糧食生產,全力保障糧食播種面積,推廣優(yōu)質高產品種,篩選主推生產技術,克服局部春旱和洪澇等不利天氣影響,加強病蟲害防控,采取促早熟防早霜措施,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落實、一個品種一個品種指導,實現糧食豐收。
據了解,內蒙古自治區(qū)是全國耕地保有量過億畝的5個省區(qū)之一,糧食產量連續(xù)4年突破700億斤、排全國第六位,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(qū)外、供應全國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